天牛星陨石网 |
|||
返回首页 | |||
加入收藏 |
第一页 |
孙吴玛瑙陨石之二
承接上篇,继续阐述并展示孙吴玛瑙陨石。 2.呈现陨击撞入体标本。 玛瑙陨石中存在陨击撞入物受阻而滞留于被撞玛瑙胶态体体表或体内的标本,这是玛瑙陨击现象的必然产物,也是最直观的陨击表现形式。 1)太空尘埃撞入体玛瑙。 太空尘埃的微粒是无法进入玛瑙胶态体内的,这里所指的撞入体是太空尘埃的集束。这些成群袭来的尘埃集束在冲击撞入玛瑙融凝体内后,会在撞入孔道沿途留下尘埃颗粒,最后,或是尘埃耗尽而夭折(小集束)或是在黏稠的胶态体中失去动力而结束,从而把它们的撞击轨迹清晰的展现在被撞体中。此种珍奇的玛瑙标本称之为流星雨玛瑙极为形象而贴切,夜空中绚丽而壮观的流星雨仅是昙花一现,而玛瑙流星雨却将这一天象奇观永存于玛瑙体内。流星雨玛瑙以流星多者为至宝。 标本一,见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标本重12克,棕黄色,体量大小如蚕豆。图1展示标本的一面。观察到标本外观存在一些撞击坑,在半透明陨体的一端可看到呈直线状的丝丝黑色条痕分布于玛瑙体内。图2展示在电筒光源衬照下显现的玛瑙体内丝状射线群的细部特写,这是太空尘埃小集束在玛瑙胶态体内的射入孔道。这种尘埃小集束留在体表的撞入孔直径应以微米来计,目测无法判断。图3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几十道丝状尘埃集束射线呈同一方向笔直的插入玛瑙体内,表明这是一块定向玛瑙陨石。若将之视作宏观天象,确实具有流星雨从天而降的超凡气势和壮观景象。观察流星雨玛瑙的重点在于陨体表面的尘埃集束射入孔与体内射入孔道之间的联系,因为点与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若只见体内划线而未见体表入孔,是说明不了什么的。标本体表每个射入孔在体内必然有一道流星雨与之相对应,借助普通10~20倍放大镜即可核对到孔与线之间的撞击延伸轨迹。 标本二,见图4、图5、图6。 图4 图5 图6 标本重21克,浅褐色,体量略大于标本一。图4展示标本的一面。可观察到玛瑙表面呈桔皮纹,周身遍布撞击坑,有的仅是表面浅坑,有的则明显是尘埃集束撞进玛瑙体内的撞入孔,撞入孔洞的直径大致在0.2~0.5毫米之间,可见此标本的尘埃集束要明显粗于标本一的尘埃集束。图5展示在电筒光源照射下的流星雨玛瑙内部特写。可观察到体表的每一个孔洞均与体内对应的撞入孔道相连通,观察效果比标本一更为清晰直观。标本的流星雨划线有二十多道。此石与标本一有所不同,尘埃集束撞入轨迹走向不一致,东撞西突杂乱无序。显然,这是陨体在翻滚降落状态下所形成的陨击特征。图6展示在自然光照射下的标本内部特写,玛瑙体内各个点与线之间完整的射入轨迹同样醒目。 标本三,见图7、图8、图9、图10。 图7 图8 图9 图10 标本重88克,黄褐色。图7展示标本的一面。玛瑙呈拱坡状,可观察到整个玛瑙表层遍布尘埃集束撞击痕迹,其陨击密集度已无法胜数。图8展示该陨击面细部特写。由于尘埃集束群的袭击,使玛瑙表面形成连绵起伏的撞击坑,观察到每个坑穴都呈现一个撞入孔,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这些孔洞内的撞入轨道都在玛瑙体内被由表及里的展现出来。细观此石,顿生遐想:一似满塘蝌蚪尽争游;又似遍野角马大迁徒;此尚不足比,若以流星雨而论,标本所展现的那倾空而泻坠星似雨的震撼天象,足以令人们对大自然敬畏有加了。图9展示标本另一个侧面。仍为陨坑连绵,击痕遍布。图10展示标本对应面。该玛瑙的这个平面状岩体显然是由尚未完全胶化的石英矿物组成,呈黄白色的岩面上分布有众多的小撞击坑。 流星雨玛瑙是孙吴玛瑙陨石的代表性例证。它的珍贵之处在于,通过玛瑙体表和体内点与线的对应,将太空尘埃集束撞击玛瑙融凝体的整个陨击过程和撞击轨迹立体而由表及里的展现出来,且未破坏陨体的完整性,这样的标本在单体陨石中是绝无仅有的。流星雨玛瑙具备极高的科研与观赏双重价值,是陨石宝库中可遇不可求的至珍。就当下时兴的陨石饰品而言,若将标一、标二这样小巧玲珑的宇宙尤物制作成极品佩饰,其所蕴聚的星雨奇观与天穹神韵将彰显无上尊贵,是那些珠光宝气的金翠玉钻所无法企及的。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