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星陨石网

我的论文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一页
       

 

孙吴陨石中的另类空腔

 

  孙吴陨石中普遍存在空腔现象,大多数常见的空腔是在星体岩石长期演化中自然形成的。主要表现在空腔的形态自然延伸,腔壁即是周围岩体的组成部分,其上凸显的卵石完整光滑,呈自然分布状。对此,我在《空腔现象》一文中已有详尽的论述和图片展示。但是,孙吴陨石中存在另一类少见的空腔,这种另类空腔多见于低空爆炸的残块中,没有熔壳复盖的新鲜断面将这类空腔体的奇特构造清晰而立体的呈现出来,其直观效果是人工切片的平面标本所无法相比的。另类空腔现象是孙吴陨石构造中的又一奇观,本文就此予以阐述。
  孙吴陨石中另类空腔体的腔壁构造独立于周围的岩体,其物质结构由金属矿物元素组成。其腔壁构造又有单层壁和多层壁之分,更存在腔中有腔的奇异现象。观察这类空腔体可针对其特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一,空腔体腔壁的构造及空腔体内壁上的金属硫化物分布;二,空腔体内部的析出物状况;三,空腔体结构与周围岩体在岩石属性上的反差。
1)单壁空腔体形似熔泡状,在岩体中多以聚集簇生的形态出现。
标本一,见图1、图2。
图1

图2
  图1展示标本一个岩面的全貌。可观察到岩体属卵石状砾岩结构类型,岩面由沉积沙砾体构成。在标本右侧呈现一个单壁构造的4.7×3.3厘米的断面空腔体,在标本左侧发现有三个簇生的单壁空腔体残迹留存。标本的对应面即是《卵石状砾岩结构》一文中的图12,岩面呈众多卵石堆积状态,卵石表面大多呈暗红色,其中一块卵石的钙化断面上显现出板条状金黄色泽的矿物颗粒(该文图13)。图2展示右侧空腔体的细部特写。观察到空腔体腔壁由金属物质构成,壁厚0.1~0.2厘米,空腔残体深度在2厘米左右,腔体呈圆弧状。观察到腔体内壁上复盖有一层淡黄色的物质,乍看以为是地面附着物,但仔细审视,除了腔体底部确有少许地面附着物残留之外,内壁上的黄色物质应为金属硫化物(金属或非金属与硫直接作用的产物)。标本左侧留存下的三个空腔残壁上也有部分硫化物存在。此类标本极具科研价值,表现在它的岩石属性是类地行星(火星)中沉积岩属下的陆源碎屑砾岩,但却在沉积岩体中出现了在高温熔融作用下生成的由金属物质构成的熔泡状空腔体结构!仅此一块标本就足以颠复岩石学,也完全有悖于地质学常理。
标本二,见图3、图4、图5。
图3

图4

图5
  图3展示该标本岩体的一个岩面,为砾岩结构。图4为其对应面,可观察到在卵石丛生的岩面上相邻生成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单壁空腔残体,其内壁上有黄色硫化物存在。图5为该岩体另一侧面上生成的空腔残体,腔壁较厚。在其内壁上生成有黄色硫化物及一条突起的棱脊。
标本三,见图6、图7。
图6

图7
  图6展示标本的一个岩面,遍布砂砾;另一侧岩面尚有卵石崩脱后的凹坑,为砾岩结构。图7展示标本对应面的空腔体特写。占主体部位的空腔体断面呈水滴状,腔体5.8×2.3厘米左右。该空腔体壁厚约为1厘米。空腔体内壁光滑平坦,观察到腔壁上硫化物的色泽在腔体两端呈黑亮色而中间呈黄色,说明腔壁上分布有不同的金属矿物元素,多金属硫化物特征明显。
标本四,见图8、图9、图10。
图8

图9

图10
  图8展示标本的一个岩面,有小卵石崩脱后的浅坑,为砾岩结构。图9展示其对应面一侧的空腔残体细部特写。空腔体壁厚在0.5~1.3厘米之间,内壁硫化物呈黑色,并且有大面积的树皮状横向皱折生成。观察到空腔体内出现两处鼓泡状堆积物,经仔细审视应为高温作用下腔壁渗出的低熔点析出物。这种低熔点析出物与《局部高温质变现象》一文中的质变矿物性质相同。空腔体内呈现的高温析出物是孙吴陨石另类空腔的一大特征。图10展示与之相背邻的另一处空腔残体,腔壁上呈现的硫化物则为黄色。显然,构成这两处空腔体金属物质的矿物元素是不同的。标本的关注重点是间夹在两个高温成形的金属物质结构空腔体之间的凸显卵石颗粒的砾岩体,两者呈极度不协调性。
标本五,见图11、图12。
图11

图12
  图11展示标本的一个岩面,为砾岩结构。图12展示其对应面中的空腔体断面全貌,腔体约9.5×5厘米,呈长橢圆形;腔壁厚在1~0.8厘米之间。空腔体内壁有呈黑色的硫化物复盖,观察到腔体内有两处高温作用下渗出的鼓泡状析出物堆积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