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星陨石网 |
|||
返回首页 | |||
加入收藏 |
第一页 |
以上展示的是孙吴陨石中细粒标本的二种主要结构类型。其实,孙吴陨石中的细粒结构在物质成分、层理、粒度上还存在多种岩相,只是非主流结构而已。现再展示几例不同岩相的细粒结构断面标本。 标本六,见图8。 图8 图8展示标本断面结构特写。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该标本的物质结构是由下层的A类深灰色富金属细粒结构与上层的B类黄褐色细粒结构在相互交错融汇中共同构成的结合体,类似于孙吴陨石中E类的粉尘(宇宙尘)状物质与矿物集合体混杂融汇型标本。此类标本对于揭示岩体演化极具价值。 标本七,见图9。 图9 图9为细粒标本另一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特写。标本的上部结构等同标本六的翻版:为A类细粒结构与B类细粒结构的混合体;而下部却延展横贯着金属物质结构带,与标本五相似。这证明孙吴陨石的细粒结构(主要为富金属物质的A类)基质中存在的大量金属粒子,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标本八,见图10。 图10 图10展示标本断面的特写。可以看到,在灰褐色与灰黑色二种富金属细粒结构的交汇层理中,出现黄褐色的宇宙尘物质团块,观察到宇宙尘物质团块内已开始渗透出深色的基质微粒。宇宙尘(彗星尘埃)团块大量存在于孙吴陨石的细粒结构岩体中,说明它们之间相伴共生,是构成彗星实体的宇宙原始物质。 标本九,见图11。 图11 从图11的标本断面特写可以清晰的看到,岩体是由三种不同的细粒、微粒物质组合而成的斜层理结构。左侧是由暗红色基质的细粒结构组成,右侧为灰黑色富金属细粒结构体,右侧上方则有少量的黄褐色宇宙尘微粒物质分布。三色交汇,层理分明。 标本十,见图12。 图12 图12为标本断面特写。通过观察发现,除了由二种不同基质所形成的水平层理结构外,此标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细粒结构的颗粒直径均达到2毫米左右,明显大于同类(A、B类)粒度在2~0.2毫米之间的标准。不同粒度的细粒结构岩体同处一个陨石母体,堪为孙吴陨石一大奇观。这种粒度达2毫米的细粒结构标本目前仅此一例,极为罕见。 通过对孙吴陨石的细粒结构中不同类型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孙吴陨石中发现的此类结构岩体标本,是太空中的砂尘物质在宇宙的特定条件下聚集融合而成的带有基质的细颗粒状天体结构,它与地球岩石为行星地质作用产物的成因截然不同。暂且不论其显而易见的陨石外观特征,孙吴细粒结构标本所展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岩体结构、构造,如:在貌似砂岩的细粒结构基质中存在的大量金属粒子、与其伴生的金属物质结构带、在其结构体中出现的厘米级以上的卵石状砾岩颗粒和微粒粉尘团块,以及粒度不等的两种细粒结构同现于一岩石母体中等现象,既不同于地球岩浆岩结晶形成的细粒结构,也不同于沉积岩沉积形成的细粒结构,更不同于变质岩。总之,这样的岩体在地球岩石(包括行星岩石)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它不是行星地质作用力的产物。这显然是宇宙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矿物集合体。其次,这种古老的细粒结构体应该是彗星初期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也就是说,本文所阐述的细粒结构矿物集合体与宇宙冰、宇宙尘、宇宙砂砾这些原始的宇宙物质在特定的宇宙条件下通过向心聚合凝结,最终组成彗星的松散天体。彗星也由于其极度深寒的环境而成为保存原始宇宙物质的天然冷藏库。诚如我在上篇《宇宙尘物质》一文所言,孙吴陨石母体结构虽然复杂多样,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彗星结构特点。在孙吴陨石的七种结构类型标本之间,既有仍处于原始形态的单物质结构体,也有彼此融汇结合的演化生成体;既有构成彗星的原始宇宙物质,也有中途俘获的行星残块。彗星的内部结构展示了古老彗核在不具备行星地质成岩作用的宇宙环境中其自身物质不断演化的漫漫成岩进程。因此,通过观察、研究彗星陨石体内原始的细粒结构岩块以及宇宙尘团块,有助于我们探索和了解近五十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期构成星体的原始宇宙物质的真实面貌。
|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