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星陨石网

我的论文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孙吴发现彗星陨石

耿开元
(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201100)


提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境内发现一处陨石坠落区,笔者从而收集到一批标
本,经多年对手标本的观察研究,从其特殊的内部物质结构分析判断为是彗星陨石。

关键词 孙吴 头部特征 气味 黄褐色微粒粉尘状物质 卵石状颗粒 空腔 彗星陨石

1 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地质爱好者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境内发现一处有规律的怪石散落区,最终判断为是陨石坠落区,并在多年著意收寻采集后获得一批标本。笔者因此收购到数百块大小不一的实物标本,大者重达13.4kg,小者仅10g左右。

    发现地位于黑龙江省孙吴县境内的小兴安岭北段。连绵起伏的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约260m,山丘地表为1m左右的腐殖质黑土层,下面为原始黄黏土层。地表无岩石裸露,小石子也不多见。山丘生长有杨树、桦树、柞树等乔木树种,夹杂灌木丛,植被茂盛。从现场采集到的标本来判断,应该是一颗较大的陨石母体在穿越大气层时受高温高压作用爆炸解体而产生的一场陨石雨。陨石雨溅落区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约5km,跨越四个山丘,面积约为100km2 。陨石雨呈由西向东方向运动溅落,西部地区多发现小块标本,而东部地区则多呈现大块标本。在这片区域以外再无标本发现。标本与所在的地貌环境呈明显不协调性。

2 孙吴采集标本是陨石

    孙吴县采集到的标本,有一部分处于山丘低凹潮湿处,风化较严重,原始外观特征已不明显;另一部分落于高岗干燥处,外观原貌保存完好,陨石特征一目了然。

2.1 熔壳

    标本表面呈现一层灰黑色或深褐色的熔壳,呈釉质光泽,厚度约1mm左右。断面观察,熔壳层鲜明。这是陨石在高速穿越大气层时由于剧烈摩擦而产生数千度的高温,使其表面在融凝过程中形成的烧蚀层。

2.2 气印

    标本熔壳上或多或少呈现出一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凹坑。这是陨石在陨落过程中与高温强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熔蚀冲击后留下的凹坑称为气印。熔壳上发育成各种形态的气印也是鉴定陨石的依据。

2.3 流线纹

    在标本熔壳上常能看到朝着同一方向的长短、粗细不一的道道划痕,这与气印的生成原理一样,是高温气流在熔壳的融凝过程中留下其高速运动时的物质流动痕迹,称为流线纹。流线纹同样是陨石鉴定的重要依据。
    以上三项特征是目前科学界从外观形态上鉴定陨石的依据。笔者在观察,研究手标本的过程中又发现了陨石的二项特征。

2.4 头部特征

    所谓头部是指陨石在坠落时最先撞击入地的部位。撞击点的地面物质会随着陨石的高速撞入而在瞬间被嵌进陨石滚烫火热的撞击面中,待陨石冷却后,部分嵌入物已牢牢黏附于熔壳之上,与陨石混为一体。由于陨石前端已撞开空间并形成陨石坑,所以陨石的后段未遇到阻力而少有地面附着物,特别是末端,熔壳凝固原貌保存完好。因此从陨落的部位来判断,有地面附着物的撞击面为头部,对应的另一端为尾部。一块完整的陨石(风化陨石除外),无论大小,均有头部特征,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

2.5 气味

    陨石若遇到水侵或受潮后,在干燥的过程中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焦糊气味,越新鲜的陨石这种气味就越浓烈。这种现象应是陨石中的FeS(陨硫铁)经熔融后散发出的气味。

    总之,从外观形态上来看,孙吴采集标本所显示出的这些特征,是地球上的岩石矿物所不具备也无法具备的,是典型的陨石外观特征。因此,孙吴标本是陨石当无疑问。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