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星陨石网

我的论文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一页
第二页
     

 

   言归正题。我选取孙吴标本群中的四块标本,暂且按陨石专家轻外表重内部,认定孙吴标本是地球岩石的结论来向诸位专家请教。

   标本一: 391 克 (图 5 、图 6 、图 7 )。观察重点:标本断面的结构,构造。

图5 图6

图7

   我个人见解:此标本为我论文中孙吴彗星陨石的七种结构类型之一黄褐色微粒-等粒粉尘状物质与矿物集合体混杂过渡型结构。从图 5 标本断面观察,有黄褐色粉尘状物质团块被富含金属物质的矿物集合体所包裹,这种黃褐色粉尘状物质用指甲即可抠出细腻的粉尘。断面另一侧显示有石英颗粒正处于破碎分异过程中,可清晰观察到有富含金属物质的基质已渗透到石英颗粒破碎的裂隙中。这种结构类型的标本,我在“孙吴发现彗星陨石”论文的第 3 章以及第 4 章中均有阐述,在此不再展开。图 6 和图 7 展示标本外观熔壳的二个侧面。

   请教陨石专家:地球上有这种结构类型的岩石吗?它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哪一种?如果有,请问是何时何地见到的,请出示标本照片,並请昭示它在地球环境中是如何演化生成的。

 

   标本二: 3360 克 (图 8 、图 9 、图 10 )。观察重点:标本断面的结构,构造。

图8 图9

图10

   我个人见解:此标本为我论文中孙吴彗星陨石的七种结构类型之砾岩颗粒(大卵石)与富金属硅酸盐物质混杂型结构。金属含量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密度较高。图 8 标本断面上可看到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各种色彩的砾岩(卵石)大小颗粒集于一面,蔚为壮观。图 9 为对应的背面,显示出富金属硅酸盐物质所组成的岩石主体结构,砂状结晶体密布其间。图 10 为标本侧面,显示出有空腔存在于石体之中。这类标本在我论文中同样已作阐述。空腔构造与上文提及的黄褐色粉尘状物质均是彗星陨石的特征。

   请教陨石专家:地球上有这种结构类型的岩石吗?它属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如果有,请问是何时何地见到的,请出示标本照片,並请昭示它在地球环境中是如何演化生成的。

 

   标本三:609克(图 11、图 12、图 13、图 14 )。观察重点:标本外观形态,内部构造。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我个人见解:此标本为孙吴陨石中的特殊外观类型,对孙吴陨石的定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标本表面可见部分残存的熔壳。从图 11 ,图 12 ,图 13 观察,标本中间“洼地”的表层在高温作用下已成熔融状态,在呈粘稠液态状的表层中不断有气体逸出,並在“洼地”冷却的过程中形成凝固的熔泡。其中尚能看到有大熔泡破碎后畄下的痕迹。标本断面观察呈层状构造,洼地表层由金属物质带构成,下层由硅酸盐物质带构成。图 14 为标本背面,显示出由大小砾岩颗粒(卵石)与硅酸盐物质組成的石体。此标本的熔泡构造与地球岩浆岩中出现的石泡构造有本质的区别:前者热能来自外部高温,使其石表出现熔融现象,而其内部构造层理分明,金属物质带与硅酸盐物质带排列有序,並有砾岩颗粒存在,无熔融现象。后者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作用,主要是由岩浆冷却结晶形成,内部不可能出现不同物质结构层理分明的构造,更不会有砾岩颗粒出现;另外,标本的熔泡结构是由金属物质组成,而岩浆岩的石泡结构则是由硅酸盐物质组成。我认为:该标本的熔泡现象只能是在靜态中形成的,而非动态。这说明该标本陨落速度极快,使其坠地后石体表面仍处于高温熔融状态下,而表层金属物质的熔点又低于硅酸盐物质,因此形成洼地熔泡现象。我们知道普通陨石在坠落过程中受大气阻力的影响出现加速减速现象而产生温差导致陨石表面出现熔融与凝固的过程,从而在陨石坠地时即已形成熔売。而此标本不同寻常的快速陨落现象却正符合彗星陨石降落时速数倍于小行星或行星陨石的特点,这为我论文的结论是彗星陨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熔泡现象在孙吴陨石群中並不少见,决非孤例。见图 15 ,图 16 ,以及标本一的图 7 。

图15 图16

   请教陨石专家:地球上有这种岩浆岩吗?如果有,请问是何时何地见到的?请出示标本照片,並请昭示它在地球环境中是如何演化生成的。

 

   标本四:1775 克 (图 17 、图 18 、图 19 )。观察重点:标本外观形态,内部构造。

图17 图18

图19

   我个人 见解:此标本与上面的熔泡标本一样,均为孙吴陨石群中的外观特殊类型。标本表面有部分残存熔壳。从图 17 图 18 观察,其外表有在高温状态下形成的熔流现象并发育成有筋脉分布的熔流沟,还发育有呈长橢球体的熔泡状突起。断面观察,标本表层由金属物质构成,其内部物质结构应为黄褐色粉尘状物质与富金属矿物集合体混杂过渡类型。图 19 为标本背面,物质结构相同。此标本外观的熔流沟现象与熔泡现象属同一原理,均为标本快速陨落后处于静止状态时高温作用于表层的结果,彗星陨石特征明显。标本与地球地热作用所形成的火山岩熔流地貌同样有本质区别,前者为单体岩块在外部高温作用下所形成的表层熔流现象,属微观相,且内部构造层理分明,粉尘状物质与金属物质带硅酸盐物质带纵橫交錯;而后者是地热岩浆喷发的产物,呈大面积的熔岩流,属宏观相,且构造类型简单,物质结构同一,更不可能存在粉尘状物质。所以,标本四同样是彗星陨石的有力证椐。

   请教陨石专家:地球上有这种岩浆岩吗?如果有,请问是何时何地见到的?请出示标本照片,並请昭示它在地球环境中是如何演化生成的。

   好,让我们洗耳聆听来自陨石专家的教诲。

 

 

                                        天牛星陨石网 网主 卧牛

                                            2012 年 4 月 1 日

第一页
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