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星陨石网

我的论文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孙吴陨石中的空腔现象

 

  孙吴陨石的一大特征是在为数众多的标本岩体中存在空腔现象,其空腔构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我在“孙吴发现彗星陨石”一文中有如下阐述:“孙吴陨石大部分标本的内部,均或多或少呈现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空腔,有的还是层状空腔。空腔壁上有细粒物质附着现象,呈现吸水性特征…这种极特殊的构造在目前巳发现的各类型陨石中是不存在的,也违反了行星陨石致密物质结构的常理。”并且在文章最后的结论中作出自已的判断:“孙吴陨石中普遍存在的空腔现象应该是彗核内外大量存在的冰块的‘栖身之地’。当彗星体在陨落过程中或坠地后,这些冰块挥发逸出而形成空腔。在标本空腔的腔壁上所呈现出的吸水性特征证实了这一现象”。孙吴陨石中的这种奇特构造我在前几篇文章中已多次提及,尤以在“请教”一文中展示的“标本二”空腔体最为经典。本文将专题展示孙吴陨石中不同形态的空腔标本,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彗星陨石独特的岩体构造。

标本一。见图1A、图1B,图1C。

标本一(图1A)

标本一(图1B)

标本一(图1C)

  标本表面通体未见熔壳,石表纹理结构清晰且新鲜,可见应是陨石母体低空爆炸后的残块,未带有母体的表层熔壳。图1A展示标本有空腔构造的断面,可观察到空腔周围的岩体是由一层金属物质带所构成。图1B为对应的另一面,有大卵石颗粒凸现于岩表,此标本密度较大。图1C的空腔细部特写显示,不同质地的大小卵石颗粒参差凸现于四壁上,呈现出彗星体空腔构造的原始状况。此例空腔构造是孙吴陨石中最为常见的形态。

下一页